本文原标题为《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,但是IPv6借道CERNET并被自己的车绊了一跤》,但被站长建议修改,原因是标题不利于访问者提取有效信息以及影响SEO。确实我自己看了下也很谜语人
本文诞生的背景是校园网的IPv6只能下发一个/128地址、没有PD,因此使用了最妥协的NAT66技术方案。若您是家庭宽带用户且上游有IPv6 PD下发,请不要参照本文进行网络配置!本文只适合无论如何都只能拿到一个/128地址的校园网用户参考。
本文原标题为《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,但是IPv6借道CERNET并被自己的车绊了一跤》,但被站长建议修改,原因是标题不利于访问者提取有效信息以及影响SEO。确实我自己看了下也很谜语人
本文诞生的背景是校园网的IPv6只能下发一个/128地址、没有PD,因此使用了最妥协的NAT66技术方案。若您是家庭宽带用户且上游有IPv6 PD下发,请不要参照本文进行网络配置!本文只适合无论如何都只能拿到一个/128地址的校园网用户参考。
本文由于某些原因,对其中的“故事性”情节进行了一定的改编或虚构,但技术细节保持真实。
一觉起来,Linux服务器的SSH服务登录不上了。Xshell报“所选的用户密钥未在远程主机上注册”。难道服务器被黑了?
本文由于某些原因,对其中的“故事性”情节进行了一定的改编或虚构。本文当中所提到“某款芯片出现某类问题”仅为对本人测试的样品情况进行描述。文末有两种解决方案和总结。
玩Web建站的,或多或少都会配置CDN或各类加速,一是为了提高各地用户访问速度,二是可以隐藏源站IP避免被攻击。但是否域名不解析源站IP就万无一失了呢?